公司新闻

铸就人才成长新高地——方大集团北方重工混改6周年纪实之一

发布时间:2025-04-29

在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版图上,北方重工始终以“大国重器”的担当肩负着国家战略使命。2019年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来,这家百年企业不仅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智能智造的蝶变,还建立覆盖管理、技术、技能三大序列的十几个职级体系,让每位员工都能找到适合的成长路径。

6年间,这里走出了重机行业最年轻的中层干部群体,培育了攻克“卡脖子”技术的总师团队,更锻造出既懂市场又善管理的复合型干部梯队。当“人才红利”成为时代命题,北方重工用制度创新与文化重构给出了响亮的回答。

技能淬火

现代工匠的锻造熔炉

4月10日,方大集团北方重工重大部件分厂机加一车间,13米数控龙门铣中心前,王凯正在熟练地在屏幕上操作,高端机床正在加工烧结机台车,将用于达钢烧结机项目。混改6年也是王凯快速成长的6年,从作为数控机床主力,完成沈阳盾构机、方大炭素等数十个重点项目百余个零部件生产加工任务同时,晋升为高级技师、成为车间骨干、被评为青年标兵、当选为优秀共产党员……王凯展示了精彩的人生。

“迈进北方重工,就迈进了快速成长人才通道!”王凯深有感触地说。与王凯有同样感受的员工,在北方重工还有很多。

混改以来,北方重工围绕着一线员工培育,出台了系列政策,如校企合作订单班、如建立的“大工匠”评选机制,如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,如经常性举办各种培训班,技术交流现场会等等。与此同时,在企业的大舞台上,给员工提供更多技能提升实践机会,让技能人才享有与管理干部同等的职业尊荣,让员工每天有收获、每年有进步。

6年来,包括订单班学生在内500余名新员工,迈进了北方重工大门,经过几年历练,这些员工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,挑起发展的大梁。

在国内某抽水蓄能项目TBM掘进机制造中,大工匠李晨提出的“中盾布线装配法”,大大缩短了这个“钢铁巨无霸”的组装周期。

技术登峰

创新引擎的强力驱动

2025年初春,焊接总工艺师张建民从董事长手中接过聘书时,这位在技术战线奋战20年的“老兵”眼眶湿润。作为新聘任的26名总师之一,他牵头组建跨部门攻关团队,正向超厚板焊接工艺世界水平发起冲锋。

在北方重工,有一批像张建民一样走专业赛道的优秀分子,他们心无旁骛,在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持同时,也成就了自己的理想。2024年张建民专心技术创新,参与了包括工艺改造、技术创新、项目评定,参与了企业多个填补国内空白项目攻关,取得了优异成绩。张建民说,“专心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一种幸福,这种幸福离不开企业识人和鼎力支持。”

建立充分激励的科技创新生态,让广大科技人员能够主动积极全身心投入。如推出“总师负责制”,打破传统职级壁垒,技术骨干可依据项目需求调配资源,创新成果直接与收益分成挂钩。此外,针对科技创新多项政策,用心支持科技人员创新,形成了大河奔流的创新之势,成就了一批优秀人才。

管理蝶变

领军人才的成长沃土

走进生产指挥中心,35岁的主任陈亮正在数字大屏前调度全公司企业运营情况。从技术员到企业最年轻中层干部,他6年完成三级跳的秘诀藏在每天12小时以上的工作日志里:晨会部署产能优化方案,午间协调跨国供应链,深夜批阅智能排产系统流程。

混改6年,像陈亮这样勇于担当积极进取而破格提拔的年轻管理者已达几十人,他们在北方重工关键岗位上不仅发挥核心作用,更成为人才成长的风向标,点燃着全公司员工奋斗的激情。

打破传统上唯学历、唯资历、唯职称的用人制度,让能者上、平者让、庸者下,给想干事、敢干事、能干事的员工以展示自我的舞台,以实现自我价值……北方重工优秀用人机制,唤醒人自身中“沉睡”的力量,成就了一批优秀者。

从车间里的焊花飞溅到实验室的数据奔流,从项目指挥部的运筹帷幄到国际展会的唇枪舌剑,北方重工用6年混改实践书写着人才强企的时代答卷。当陈亮带领团队正在为完成国家大科学装置核心任务努力,当张建民焊接的盾构机穿越珠江隧道,当吴海波等优秀管理者正在构建智能工厂,这些成长故事诠释着——优秀企业的本质是人才价值的放大器。